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医美减肥

孩子早恋往往有5种迹象,家长一抓一个准儿!

前段时间,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:

一位老师上课的时候,发现班里一男生手腕上戴着一个头绳,这个头绳看起来非常可爱,上面还镶着一朵小花,一看就是女孩子才会用的东西。

于是老师就问男生:小皮筋挺好看的呀,是谁送给你的呢?

听到这话,男生的耳朵和脸瞬间红了起来,先是尴尬地笑了笑,然后一脸害羞不知所措地回答,说自己的头绳是随意捡来的。

身后的同学们应该是知道了实情,纷纷都笑出了声。显然,这个头绳已经暴露了男孩“早恋”的真相……

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,作为父母的我们,最担心的就是他们交到坏朋友,误入歧途,也特别担心孩子交异性朋友,早恋耽误学习。

特别是如今,孩子们受到影视剧、游戏、广告、同学互相传教等各方面的影响,所接受的爱情信息远超乎我们的想象,早恋现象也越来越普遍!

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,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,就翻孩子手机、日记。

小编提醒大家,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!

这种做法一旦让孩子知道,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,并且丧失对父母的信任,最后造成亲子关系破裂。

要想知道孩子有没有早恋,其实并不难,有经验的班主任曾说过:父母只要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孩子的生活状态,如果出现以下几种信号,就说明孩子可能有早恋苗头。

信号一:

注重形象外貌。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形象与外貌,回家之后总会顾镜自怜一番,对自己的服装要求也在提高,若是女孩出现化妆,佩戴首饰等等异常举动,就要注意一下孩子最近都在做什么了。

信号二:

孩子性格改变。活泼开朗,健谈的孩子,可是最近,整个人都变得异常沉默,回家后总把自己关到房间里,对着身边的东西发呆走神,还开始看一些文艺到可以酸掉牙齿的电影以及书籍。

信号三:

学习成绩下降。这期间孩子在家里无暇看书做作业,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也不能专心听讲,总是会走神,注意力无法集中,偶尔会犹豫,时不时又会很兴奋,就像变了一个孩子一般。

信号四:

掩饰自己的行为。经常接听异性来电,微信聊天频繁,还会一边看手机一边傻笑,每次接听电话的时候都很介意家长在自己的身边,总是掩饰自己的行为,也会偷偷地外出,去之前很少去的公园,KTV之类的地方!

信号五:

出现情侣款饰品和一些精致小礼物。情侣戒指、情侣手链、情侣鞋子,或者是一些彰显存在的东西,比如男孩手上戴着女孩的头绳等等。

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?

之前有这样一条新闻:

长春民警曾接到了一起市民的报警。

在长春某个小区,一个女孩被家长罚跪在冰天雪地里,已经长达3个小时。

小区邻居看不下去了,“这样下去,孩子早晚冻坏了,我就报了警”。

原来,这个女孩现在正上初中,因为早恋被父母发现了,便不准她进楼,罚孩子在冰天雪地里跪着反省。

如此粗暴的惩罚,真的能让孩子不再早恋了吗?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?

答案是并不,这样的方法,反而是后患无穷,因为青春期的孩子,大多是比较叛逆的,心思也细腻,很敏感,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刺激到孩子。

2019年8月,广州初三女生小冯被妈妈得知其早恋情况,双方发生激烈争吵,小冯遂离家出走。当晚,小冯从高楼坠落,不幸身亡。

这场悲剧提醒我们大家:

早恋的孩子恰好处于青春期,具有青春期孩子的所有特点,当父母强硬阻止孩子早恋,孩子不但不愿接受,还可能与父母对着干,比如争吵、离家出走,甚至走向极端,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。

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?

1、用信的方式跟孩子沟通

信的内容,主要包括这3方面:

你要祝贺她长大了,有人欣赏了;

你要告诉他,人生一定会经历这个重要的阶段,这个阶段很幸福,但也很危险;

你要让他知道,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,恋爱和结婚是不一样的,结婚是要一个很爱很爱的人,是要负一辈子的责任的……

2、跟孩子聊聊早恋的危害和注意事项

干巴巴地说教孩子不会听,家长要试着用朋友的身份跟孩子沟通,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和信任,使孩子自信地解决早恋问题。

如果是女儿,妈妈务必要扮演好女儿的八卦闺蜜,可以跟女儿聊聊当初是怎么看上你爸爸的?他的优点是哪些?男性身上重要的品质又是哪些?

如果是儿子,爸爸务必要扮演好儿子的精神指导,可以跟儿子聊聊当初是怎么看上你妈妈的?她的优点是哪些?女性身上优秀的品质是哪些?

3、采取“曲线救国”的办法

认认真真地跟孩子谈一次:

告诉孩子,学习成绩只能上升,不能下降!

每周在一起的时间,只能是周末和放假!

不能私自过夜,肢体接触仅限于牵手!

最好是能暗地里联系对方孩子父母,告诉他们这件事,双方家长一起监督,共同努力让孩子把这份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。

这种动力也会刺激孩子更好学习,奋发向上。

4、提早给孩子打预防针,提升孩子的眼界

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,被爱包裹的孩子不会因为内心缺爱而寻求弥补。

父母与孩子一同探讨恋爱观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,努力提升自己,提升孩子的眼界,如果父母很棒,孩子的眼光自然就会高。

作为家长,学会因势利导,将其变成一种积极的动力,才是上上之策。
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!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!

备案号:滇ICP备2023006363号-22

网站地图